褪去光环回归本真 黄晓明用“吴优”完成了一场演技的修行

2025年10月26日

10月25日,黄晓明备受期待的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正式在全国上映,黄晓明也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彻底的“消失”。那个曾以俊朗外形深入人心的演员,此番化身成为内心纯粹、体型臃肿的吴优,其颠覆性的演绎,成为影片上映后观众讨论的焦点。人们惊讶地发现,黄晓明不见了,留在银幕上的,只有一个一心只想让妈妈开心的“大孩子”。

吴优:钝感之力,照见人心

“看完电影,我几乎忘记了演员是黄晓明”——这已成为许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。吴优这个角色,以其成年人的身躯包裹着一颗孩童般纯净的心,形成了奇特的感染力。他穿着不合身的西装,背着孩子气的书包,言行举止间毫无成年人的算计与世故。

他坚信“乐观与爱是生活的解药”,并用自己的方式笨拙而坚定地践行着。为了给母亲治病,他异想天开地改造阳光房,执着地帮母亲寻找旧日恋人。这些在“聪明人”看来荒诞不经的行为,却因其背后毫无杂质的真挚情感,成为了刺透现实阴霾的一缕阳光。不少观众被这份“拙”与“真”所打动,认为吴优的纯粹,反而映照出现实世界中过度内耗的苍白。

于细微处见真章,褪去技巧的“无形”表演

黄晓明此次的表演被评价为 “不像在表演,而像是灵魂的寄居” 。为了从内至外贴近角色,他提前深入特殊群体生活,观察、模仿直至融入。最终的呈现,令人惊叹。影片中,他剔除了所有成熟的表演技巧与痕迹。那清澈中带着一丝懵懂的眼神,那微微含糊、带着孩子气急切的语调,那习惯性抠手指、垂手站立的小动作,共同构建了一个可信的灵魂。得知母亲病情时,他慌乱中捡起散落苹果的无措;被哥哥责备时,脸上流露的委屈与不解——这些细腻入微的细节处理,让吴优的血肉无比丰满。“在他的表演里,看不到黄晓明,只看得到吴优。”

演员的自觉与艺术追求的转型

从其近些年来的角色选择轨迹不难看出黄晓明正主动告别光环,深入更复杂、更接地气的人性丛林进行探索。

无论是为角色改变体型,还是刻意塑造粗糙颓唐的外形,黄晓明近年的选择,都彰显了一种“毁容式”的表演决心。他不再执着于银幕形象的光鲜,而是沉醉于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、有缺陷有挣扎的鲜活人物。这种不断自我突破的专业精神,不禁令人感叹他那股“豁出去”的劲儿。

在上影节获封金爵奖影帝,并再次入围金鸡奖,这些业界肯定印证了其转型方向的正确与成功。这不仅仅是对一个角色的褒奖,更是对一位演员勇于打破舒适区、执着于艺术追求的致敬。

电影结尾,吴优抱着两只公鸡,在漫长的马路上从远及近,蹒跚而坚定地走向前方。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长镜头,仿佛也正是黄晓明当下演员之路的写照:沉下心来,一步一个脚印,走向角色内心最深处,也走向作为一名演员更开阔的艺术之境。

热门文章